陽光皂 & 手工皂用水量

(旨在與更多製皂者交流,本篇用書面語)

前天製作的前田京子配方「陽光皂」

油相:紅棕櫚油 40%; 椰子油 20%; 甜杏仁油 20%; 橄欖油 20%; 95%皂化率
水相:29%油重,同時等於2.07倍鹼重,分兩次加入;瓶裝蒸餾水
添加:蜂蜜(2.5%油重),Light Trace時混合暖水加入,用的是冬蜜,呈半凝固,不計算作水相
環境:25°C RH65%~70% (初夏香港,室內有定期開抽濕機)
無保溫,矽膠膜,用保鮮紙密封,24小時後脫膜

OLYMPUS DIGITAL CAMERAOLYMPUS DIGITAL CAMERA

7 May 2019 脫膜及切皂後12小時觀察:
成皂比總材料輕了6%;假設該6%全為水份蒸發,即水份蒸發了30%
餘下的水份約為1.44倍鹼重。符合坊間提到的「足夠空間」— 1.3~1.4倍(下面會講到)
換句話說,餘下的水份仍足夠供鹼和油在晾皂期間繼續皂化反應

有極少量皂粉,內裡質地相當理想,已有足夠硬度
用「舌頭測試法」測pH值,鹹鹹的尚算溫和但還不能直接用

(我將皂粉出現歸咎水量稍為不足,以及不做保溫)

晾皂6星期後再更新

*** *** ***

對冷製皂有點了解就知道,只要材料來源可靠,油和鹼的比例正確,基本上都會成皂。水量多寡對成皂沒多大影響,除了太乾會龜裂/太濕晾皂需時長,也可能較易酸敗。一般來說,皂師減少用水量是為了加速Trace(成形),增加水量是為了多加利用水相的營養成分。

用水量的主要參考:

– 前田京子《純天然手工香皂》中對水相的見解:
水量考慮主要是成皂的質地,為了加速Trace而減少水量,潮濕的夏季沒問題但冬季往往會令成皂出現裂痕;
傳統的馬賽皂,官方訂立的水油比例為28:72,即水相為油相的38.8%;
前田京子自己慣用的水量是油重30-40%
(以陽光皂配方為例,「馬賽比例」的水相當於2.7倍鹼重;油重30-40%相當於鹼重2.11-2.8倍。因為香港比日本熱而潮濕,我會傾向比前田的水量用少一點)

– 多年前台灣的手工皂討論區中,化學背景的皂師提過,水的用意在於稀釋鹼,並提供足夠空間供鹼與油脂進化皂化反應。所謂「足夠空間」,水需要有鹼重的至少1.3-1.4倍。因溶鹼時產生的熱力會把部份水蒸發掉,因此坊間常有「最少水量為鹼重1.5倍」講法。

– 較為極端的例子為奶皂,為了在成皂保留最多奶成份,可以用到4倍鹼重的奶作為水相。扣除當中的奶脂和固體物含量,約為3.9倍。

以上,坊間理論的用水量為鹼重1.5倍到3.9倍,均可成皂;最理想為2.1-2.8倍間(by 前田京子)

*** *** ***

總結坊間理論和實際操作的用水量(以純淨水計)考慮:

– 理想的最少用水量
保持晾皂期間仍有足夠1.4倍鹼重的水份以供皂化反應,考慮到製皂過程消耗掉的水份(以我這次30%為中間值)約25~35%,製皂時的最少用水量應為鹼重的1.86~2.15倍,視乎當時的濕度和溫度(以我這次25°C RH65%~70%為中間值),濕度高可用較少水濕度低則相反

– 配方
硬油比例高的,因Trace速度較快,為了使皂液混合得更均勻,建議可以增加水相的量來延長Trace時間,用水應多於鹼重的2.4倍
軟油比例高的則相反

– 考慮「消失的水份」
上面討論的都是純淨水,如果用其他液體溶鹼,需減去液體中不是水的部份。如牛奶,乳脂可以佔3.x%,連同其他牛奶成份,剩下的純淨水應該不足95%,計算時需考慮液體中純水重量符合上面提到的比例
另一個消耗水的地方是溶鹼時蒸發掉的水份。上面提到的水量已經包括了溶鹼時的消耗。但為安全起見,推薦使用冰水甚至冰塊來溶鹼

2 thoughts on “陽光皂 & 手工皂用水量

say something!